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动态

京津冀:营商环境优化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发布日期:(2024-03-07)   点击次数:2385

近日,中芯京城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自天津口岸进口的一批单晶硅片,以高新技术货物一体化布控查验模式从天津口岸运往北京。

  硅片是超高洁净度产品,货物包装有2层,内层为真空薄膜,外层为铝箔,内外层之间充氮气实现正压保护,在普通环境下开拆包装可能导致灰尘污染、产品受损。按照以往的查验模式,货物是在抵达天津口岸时接受查验。如今,货物可以直接被运至目的地,由北京海关派员下厂至无尘超净车间检查,大幅加快了京津冀高新企业关键物料的通关速度。

  这样的通关模式创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何止一例。通过打破地缘界限,三地在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答卷中同向发力,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走过的“里程碑”式的10年中,绘就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一体化检查加速货物跨关区流转

  跨关区查验协作模式是京津冀地区海关相互协作的一个缩影。天津海关隶属机场海关查验二科副科长张翔告诉记者,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密集,产业集聚。在实施口岸查验过程中,很多企业进口的高精密度设备仪器和加工产品对开拆环境要求高,而口岸一线现有环境难以满足检查要求。

  为确保货物快速验放,京津冀三地海关创新开展特殊货物跨直属海关的一体化检查作业模式,实现了进出口货物应查尽查、快查快放,加速货物的跨关区流转。

  包括单晶硅片在内,真空包装集成电路、平板制造等精密仪器设备,低温疫苗、胰岛素等不宜在口岸开拆检查的特殊货物,都可根据企业需求适时调整到北京、天津、河北目的地海关进行检查。由此,进出境口岸、申报地及目的地海关间联系配合更加紧密,保障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统计数据显示,10年间,京津冀地区进出口值从2014年的3.74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5.03万亿元,增长34.4%。

  保税展示交易激发消费潜力

  春节假期,王府井全球购的店铺里一派热闹景象,导购员正在为几名消费者讲解香水,他们身后的展示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进口商品。

  这家位于天津空港经济区的店铺采用的是一种新的保税展示模式——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此前,天津市首例京津冀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正是在这里完成的。

  王府井全球购首批跨关区的832件保税展示商品主要包括香化、护肤等品类,均由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运送至王府井全球购展示店。消费者可以在店里实实在在闻到、看到、体验到这些远道而来的跨境电商商品,待挑选出满意的商品后,只要打开手机扫码即可下单,京津冀地区可次日送达。这种“保税展示+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模式打破了线上购物的空间限制,带来的全新消费体验激发了京津冀的消费潜力。

  去年2月,三地海关联合三地政府共同签署的《推进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正是以协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旨在一体破解制约市场主体经营发展的关键掣肘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协作

  因地缘相近,京津冀三地海关历来联系紧密。从口岸情况看,北京、河北地区是天津口岸海运出口商品的主要货源地,这样的口岸特点也为区域海关合作提供了条件。从执法情况看,三地海关在业务门类、执法重点等方面的差异明显,又各有特点,彼此之间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为开展区域执法协作提供了基础。

  据了解,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三地海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联系更为紧密,共同签署了《京津冀海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协作的意见》,固化了三地的合作机制、模式以及开展信息共享、执法互助、风险预警、共同治理等合作内容。

  “为提升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水平,天津海关将进一步深化‘京津冀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实现数据共享、布控共商、监管共治、案件共议,为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和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天津海关综合业务处规范标准科副科长袁伟表示。

  2023年,京津冀三地海关共对3628批次进出口货物启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措施,扣留侵权嫌疑货物3422批、129.18万件。三地共有77家企业或个人的212项知识产权经海关总署核准生效。